分享基地

天下杂谈

儒學的思考方式(道德vs邏輯)

世纪黑猫 2018-03-22 天下杂谈 14,181

a1.jpg

 從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開始,儒學思想一開始只是一些散亂的語錄而已,論語中提到「仁」這個觀念的有六十六條,但這六十六處卻沒有一處是對仁提出定義,都只是一些舉例。仁與「慈愛」、「溫和」、「惻隱」、「以天下為己任」等等觀念相通。
 
 
 然而在不同的場合,孔子又賦予仁以不同的概念,比如說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闡明了同裡心的概念,可以算是仁的表現。「克己復禮」的自我克制,言辭謹慎也都可以算作仁或者接近於仁。
 
 經由德性的不斷累積,可以去除私慾,最後達到為了集體而生的無我境界。戰國時期孟子的性善說,其實就是這種自私為惡的擴大版本,孟子認為人若是出於大勢所逼,一個人犧牲自己的生命,也叫做「殺身以成仁」,這無異是把個人意志殲滅於集體社會之中。

在漢代董仲書召開白虎觀會議之後儒學擊敗諸子百家定於一尊,唐宋的儒學雖有佛學的競爭,但佛學最終還是被儒學給漢化,變成一種集體主義式的救苦救難哲學。
 
 宋代的大儒朱熹,他對儒家經典的論述具有權威性,他的《四書集注》是明朝、清朝兩代士人規定的教科書,也是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。他的治學方法被稱為「理性客觀」,甚至被認為有能力「解釋物質世界」的學說

a1.jpg

但其實朱熹的的物質理論觀毫不科學,其學說的基礎,是認為宇宙和人間的萬物都由「氣」構成,通過「理」的不同形式而成為不同的「物」。「物」包括了具體的事物如日月星辰,也包括抽象的倫理如孝悌忠信。於是就產生了儒學的一元論宇宙觀,當一個天子德性敗壞的時候,就會影響到日月星辰的運作,甚至產生瘟疫、饑荒、洪災或是地震。
 
 因為在儒學的世界裡,物質世界與觀念的道德世界是一以貫通的。事實上朱熹所使用的方法並不是歸納法也不是演繹法,而是毫無邏輯性的自由聯想,這種方法承襲了用春秋戰國時期的寓言用以類比的方式,例如,孟子以水之就下比喻人之性善,其實人性與水並直接因果上的關聯。以現代的解釋,人性是寄託於演化過程之中,經過遺傳的方式傳諸於後代,在經過社會的洗禮產生所謂人性的善良與醜陋等等。而水分子向下流動,只不過是重力對於液體的作用罷了。
 
 所謂相似,不過是存在於孟子的主觀自由聯想之中。若經常利用儒學的方式進行自由發想,而欠缺審辯式思考的訓練,會導致個人邏輯的崩壞,而容易誤信邪教。筆者歸納出幾個儒學的重大缺陷:
 
 1.各種道德準則缺乏準確的定義。
 2.將集體主義視為至善,貶抑個人的價值。
 3.毫無理論根據就任意結合物質世界與觀念世界。
 4.趨於權威與教條,讓權力者可任意解釋。
 5.濫用自由聯想而缺乏可靠的思考工具。
 
 甚至連漢字(方塊字)本身,都可能造成溝通上的巨大障礙。方塊字本最初起源於甲骨文,是商代天官用來紀錄卜噬結果的宗教神聖文字,孔子的母親是宋國的女巫(屬天官),而宋是商裔的封國,孔子從小就在母親的教誨下長大,後來才將之系統化,因此商代天官就是儒者的前身。


許多方塊字在古代的意義與今日不同,若將其混為一談很容易導致錯誤。筆者為大家解析「德」的觀念演變,並嘗試闡明這些觀念在今天是否仍具備實用價值。
 
 「德」這個字,最原始的涵義是指來自上天的神祕力量,而玉是來儲存此種神祕力量的容器,如果神秘力量充足,則風調雨順,天下太平。因此原始的「德」無關乎善惡,而是一種神靈的賜與。

遠古的人們相信昊天上帝(周代始稱「天」)派遣神靈動物將神祕力量賜予氏族的始祖。因此配戴各式動物主題的玉雕,更能彰顯自身承襲的神靈秉賦,也就是「德性」。到了東周、秦漢,「德」變成了一種權力階級應當遵守的統治秩序,當有人違反了統治秩序則變成失德之人,就會招致災禍。
 
 「君子」原本的涵義就是指統治階級,「小人」指的是被統治階級。所謂有德的君子,原是指能夠遵守統治階級規範的貴族。「君子」的涵義擴大成為遵守儒教教義(禮)的所有人,是在西周禮樂崩壞之後才發生的。
 
 隋、唐之後,「德」又再擴大成一種所有人都應該遵守的價值體系,當有人的行為違反儒教集體主義的價值,會遭到口誅筆伐、社會唾棄,甚至是遭私刑處決。而是否具備「德」也變成一種擔任公職的標準,也就有了選舉孝廉為官的傳統。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所謂的古代「選舉」和今天民主「選舉」完全是不一樣的涵義。
 
 從「德」的源流來看,我們會發現它原初只是一種迷信,即便擴大涵義之後,依然不能改變其迷信的本質。
 
 從現代社會專業性的分工來看,就算是最能遵守儒教倫理規範的人,我們也不能確保有德之人同時也具有水利工程、電機工程或是國際貿易法規的專業技能。但在台灣,所謂「德育」依然為五育之首,而不能尊重專業,教育的核心問題就是牽涉到這種古怪的迷信,所有人都要就讀的義務教育學校,一年竟然浪費了學生數百小時,來傳授這種不能實證也缺乏邏輯的觀念。
 
 德性與報應之間的關係,其實指是一種偶然。但許多人還是相信,只要多積德,自然就會有福報,而失德之人必有惡報。照此說法,難道悄然地死於敘利亞戰火的嬰兒為失德之人?而吃香喝辣的貪腐獨裁者為有德之人?

某些人甚至會無限上綱,把地震、颱風、暴雨的災害,歸咎於統治者失德,忽略災害防治與緊急救難的觀念。他們總是認為用石頭把失德的人打死,這樣就能解決問題了。事實上,負責人死了
問題還是一團災難。

所謂「德」真的是一種如此玄妙並且強而有力的神秘力量嗎?各位認為21世紀的教育核心難道還要寄託於虛無標縹緲的信仰之上嗎?

原文刊載於新公民議會,經修改後重登:
 http://newcongress.tw/?p=11870 
 http://newcongress.tw/?p=11661

本文转载自:常山七次郎博客